欢迎来到云南蜜蜂网,让您的养殖更轻松!

定地放蜂场地的规划

发布日期:2019-08-28 22:53:57 作者:佚名 阅读:434

  养蜂有三个要素,第一是养殖环境,主要是指蜜源、天气、以及蜜蜂生存的环境(饲养工具,例如朗式十框箱、格子箱、无框箱等);第二是蜂群,主要指蜂性,即产卵力、抗病力、哺育力、采集力、群势等;第三是养殖技术,主要指根据蜂的习性对蜂群的一些管理,技术说白了就是基于蜜蜂生活习性,让其生存的更舒服,更自在,除了书本学习以为,更多来源于日常的管理实践积累。

  在养殖环境已确定的条件下,蜜蜂的养殖效益主要在蜂群与养殖技术,蜂群的群势越大,蜜源充足情况下,可以得到较高的单群产量;蜂群数量越多(养殖地可以容纳),蜂产品的产量总数相对也越大,而养殖技术除了日常的基础管理,对于产量来说,重要的是养殖模式。

  养殖效益是通过规模化养殖实现量的改变,在规模化的过程中,避不开放蜂场地的规划,就我养殖规模化走的弯路做以介绍,供蜂友参考。

97860bfdbb505e051e4c1b8b8937ad7f 副本.jpg

一、起步的蜂场

  我的承包地,有耕地和山地,山地坡度在30°~45°,主要是荆条、野山桃、野酸枣、狼牙刺,承包地外有大面积的洋槐林,蜜源非常丰富。耕地目前栽植有花椒、苹果、桃、梨等经济作物。

  起初养蜂为了遮阴,近蜜源,选择了在山地修梯田的方式,顺着山势修了很多台阶,蜂轻身而上,负重而下;台阶上下植被茂盛,为蜂箱遮阴挡风,对蜂群非常的适合,作为饲养区。

  同时选择承包地内距离饲养区约一公里外平地作为交尾区,由于蜜源充足,饲养区与交尾区的蜜蜂采集不重叠,不出现回蜂现象。

  在饲养区内分蜂季节,就地分蜂地方有限,回蜂严重,就采用新分群从梯田搬上车运到交尾区,新王产卵正常以后再运回饲养区,搬上梯田调入封盖子。

  这样看似合理,三箱五箱搬的容易,但是每次几十箱的搬,劳动量比较大,养蜂搞成了搬运工,而且运回饲养区一般得晚上采集蜂回巢以后,搬入饲养区要搬箱走一段梯田路,非常的艰辛。

20190107073032391 副本.jpg

二、目前蜂场的规划

  蜜蜂养殖规模化以后,数量不断的增加,就要想办法在养殖合理前提下,降低劳动强度。

  目前蜂场分交尾区、饲养区、育王区。

  1、交尾区

  交尾群一般蜂势较小,以蜂王交尾为主,为了避免蜂王错投,除了蜂箱用黄、蓝、白区分,颜色错开分散摆放外,应加大箱距,箱与箱距离3m以上。交尾场地地势开阔。

  交尾箱有两种,一种是14框养殖箱,根据需要,养殖箱交尾成功后调回饲养区加封盖子就可以快速发展为采集群,部分用于补充二联28框双王群一侧;一种是小型交尾箱,巢础尺寸刚好是一张整巢脾的1/6,内放2~3框,主要培育新王,用于备用王、放蜂点间分蜂用王,以及更换老王。

  2、饲养区

  饲养区分放蜂点,每个放蜂点大约摆放150群左右,相邻放蜂点的采集蜂基本不重叠,点与点距离虽然不远,一公里以内,但顺山势拐弯,每个点修好路,车可以到达,省去人工搬运的路途。

  每个放蜂点目前都栽植有柿子树、核桃树桐树等乔化树种,树还没有形成遮阴的效果,蜂箱使用了反光膜,能起到遮阳挡雨保护蜂箱的作用。部分地面种植各种瓜果(西瓜、甜瓜、南瓜等),减少夏天中午地面辐射,同时为蜜蜂就地采水提供便利。

  下一步将在饲养区内为蜂群修建遮风挡雨棚类设施。

  3、育王区

  育王区主要放的是种群、育王的哺育群以及微型交尾群的引导群,育王区放在住地最近的地方,便于日常管理与操作。

  结束语:专业养蜂规模化是必然趋势,在规模化过程中降低劳动强度,提高人均饲养量,应从放蜂场地的合理规划开始。

分享给小伙伴:
元江金灿灿农业有限公司
 滇ICP备18005408号-1. 版权所有
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15812034670
关注蜜蜂养殖大全
关注养殖大全
关注蜜蜂养殖大全
养殖知识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